試比較唐宋兩代選拔士人之方法,並略論其得失 宋代以論、策、詩賦,後更以大義取代帖經、墨義;以學校取代考試,考試形式 ... 考試內容亦因內憂外患而漸重實務策論,王安石撤消明經諸科,獨留進士,廢詩賦、帖 ...
策论_百度百科 拯请兼考策论,不专以诗赋为进退。”《金史·章宗纪三》:“会试,取策论、词赋、经义, 不得过六百人。”清康熙年间取士,曾改试策论,不久废;到光绪季年,凡乡试、会试及 ...
词语“策论”的解释汉典zdic.net 宋苏轼《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》:“昔祖宗之朝,崇尚辞律,则诗赋之工,曲尽其巧,自嘉祐以来,以古文为贵,则策论盛行於世,而诗赋几至於熄。何者,利之所在,人无不 ...
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輯刊: 第一輯 - 第 119 頁 - Google 圖書結果 孫復在《寄范天章書(一)》中向范仲淹建議興太學教育,對其時重詩賦的取士制度 ... 以詩賦取士,文風上承接晚唐五代餘習,議論經義的策論不得重視,至咸平、景德後設詩 ...
策論詩賦並重-阿摩線上測驗 教育解釋名詞(約一百多個,考上前輩留下來的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^^) by 劉秋眉. 全人教育(whole-person education)—指教學時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.. 看全文 ...
八股文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- Wikipedia 例如鄧之誠在《中華二千年史》卷四「制藝文」道:「宋熙寧中,王安石始廢詩賦用經義, .... 科舉考試由唐、宋時期的重視個人才氣的詩賦、策論轉而為明代的以《五經大全》 ...
科举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一场考义经,第二场考诏、制、表,第三场考诗赋,第四场考策问或古文、今文。此外模仿清朝科举也建立了严格的考试纪律。其後在明命十年(1832年)進一步引進 ...
東坡詩選析 - 第 161 頁 - Google 圖書結果 以易學之士,付難考之吏,其弊有甚於詩賦者矣。唐不過如此也。近世士人纂類經史,綴緝時務,謂之策括。待問條目,搜抉略盡,臨時剽竊,事言之,則詩賦策論,均為無用矣。
中國教育史綱 - 第 130 頁 - Google 圖書結果 0 鄉試與省試時,一般各考三場,諸科以帖經、墨義為主,進士科考詩賦、策間。太宗時均加試律義。 0 仁宗慶曆改革時,進士科先試策論再試詩賦,而罷帖經與墨義。包神宗 ...
乞不分差經義詩賦試官 - 文集資料 臣等竊謂, 既復詩賦與經義策論通考, 舉人尚不分經, 而試官乃分而為二, 甚無謂也。 凡差試官, 務在有詞學者而已。 若得其人, 則治< 易> 及第不害其能問《 春秋》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