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社事件琉球 - 相關部落格
牡丹社事件 - 台灣大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Taiwan 牡丹社事件(日人稱:台灣事件)是台灣、日本、中國乃至東亞近代史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。事件起因於台灣島周邊頻傳的船難事件,台灣島周邊自古極為重要的國際水道,偶然有船隻因颱風或觸礁等因素擱淺、沈沒,這些船難的漂民因言語溝通誤會為當地 ...
國境之南文化觀光網-文化景點-文化/人文類-古蹟/歷史建築-統埔琉球民墓 西元1871年11月底琉球藩民墓建墓完畢,征臺日軍首領西鄉從道每年給付年金,囑咐林阿九家族代為管理祭祀。後來當年倖免於難的75歲琉球人島袋龜在大正14年(西元1925)來台,受人幫助發起琉球藩民墓整修運動,並出版《牡丹社遭難民墓碑改修報告書》。
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碑位於本鄉統埔村統埔路39號,碑高153公分,寬45公分,花岡岩材質。 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碑位於本鄉統埔村統埔路39號,碑高153公分,寬45公分,花岡岩材質。 清同治10年(1871)10月15日,有琉球藩民乘兩小船至那霸途中,遭遇颶風飄流至滿州鄉八瑤灣(九棚村),其中船民迷途至牡丹鄉高士佛番社求食,因語言不通,被 ...
牡丹社事件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 牡丹社事件是1874年(清朝同治十三年,日本明治七年)琉球王國船難者遭因誤闖排 灣族領地而遭台灣台灣原住民出於自衛而 ...
話說台灣-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日軍侵台之後,沈葆楨因應而建- 恆春城。 琉球王國自明朝起為中國的 藩屬國,琉球國王受中國之冊封,獲准朝貢 ...
日軍侵台的「牡丹社事件」一八七四年 - 台灣海外網 在一八七一年(同治十年,明治四年)十一月,有琉球宮古島人民六十九人,因海上遇 ... 六十六人進入牡丹社之地盤,被牡丹社排灣族原住民殺害五十四人。 ... 董旬,及吏部 尚書毛昶熙,為牡丹社事件開始交涉。
牡丹社事件的地圖史料與空間探索(上) 文/黃清琦- 原住民族文獻會網站 牡丹社事件成為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第一次向國外發動的戰爭,也是清代中國統治臺灣 政策從消極轉向積極的關鍵。 ... 1871年11月,琉球宮古島的船隻途遇暴風,漂流到 臺灣恆春半島東海岸的八瑤灣(日本記 ...
牡丹社事件_百度百科 琉球国宫古岛民台湾遇害事件发生于公元1871年,主要因是琉球国宫古岛岛民上缴 年贡的船队归途中遇台风漂流至台湾东南 ...
牡丹社事件 -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 清末同治13年(1874年),日本藉口臺灣南部牡丹社排灣人殺害琉球難民,而向臺灣 出兵,並強占恆春半島7個月,引起國際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