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莫札特 與海頓, 貝多芬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. 1756 年 1月 27 日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(Salzburg)。 莫札特的父親雷歐波得 - 莫札特 ...
貝多芬 - 維基百科,自由嘅百科全書 貝多芬 ( Ludwig van Beethoven ,(Beethoven 德文 讀 /ˈbeːthoːfən/ ), 1770年 12月17號 受洗 — 1827年 3月26號 )係 德國 作曲家 同 鋼琴 大師。佢係歷史上一位出色嘅作曲家,亦都係 西洋音樂 古典時期 到 浪漫時期 一位代表人物。 ...
第9號交響曲 (貝多芬)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d小調第九交響曲「合唱」 》, 作品 125 是 路德維希·范·貝多芬 於1818至1824年間創作的四 樂章 交響曲 ,也是他完成的最後一部交響曲。該作品是 古典音樂 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,亦屬於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。 該作品篇幅宏大,長達一個小時之上 ...
貝多芬 貝多芬作品風格的演變可分為三個時期 . 第一時期大約是在 1800 年 32 歲左右 , 純古典式的 作品 , 跟海頓及晚年的 ... ...
.:NSO:. 國家交響樂團 音樂總監 桂冠指揮 樂團成員 幕後推手 NSO首席組曲 2013/14 ... 節目 行事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...
愛樂電台 -- 電子報 - welcome to e-classical 弦樂六重奏「昇華之夜(Verklarte Nacht)」,作品4 「昇華之夜」是荀白克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,創作時間為西元1899年,作品的靈感源自於作家德梅爾(Richard Dehmel, 1863~1920)的詩篇「女人與世界」,故事內容描述一個已訂婚的女子告訴未婚夫,她懷了前男友 ...
古斯塔夫·馬勒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古斯塔夫·馬勒(德語:Gustav Mahler,德語發音:[ˈɡʊstaf ˈmaːlɐ],1860年7月7日-1911年5月18日)奧地利作曲家,指揮家。作為作曲家,他是19世紀德奧傳統和20世紀早期的現代主義音樂之間承前啟後的橋梁。馬勒之後,十二音和無調性音樂等先鋒理念崛起 ...
永遠的愛人─貝多芬的「和解」之謎 米開朗基羅:聖殤 1564 不同於早期風格,轉以簡單線條刻劃深沉的憂傷與悲憫,安慰每一個受傷的心靈。 我們發現弦樂四重奏,緊接op125 最後的宗教的賦格的結尾,多有祈禱之聲,其註解中記下禱詞,譬如op131,曲風呈現嚴肅的精神狀態,十分有深度 ...
馬勒第二號交響曲「復活」(上)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「復活」(上) 賴偉峰 當今音樂迷口中的大作曲家馬勒,您大概很難想像他在世時,交響曲作品並不被重視,死後情況更是每下愈況。這位曾經參加二次「貝多芬作曲大獎」都失利的藝術家,在世時一直以指揮聞名,直到1960年代後也 ...
馬勒 - 第八號交響曲(千人) - 音樂的家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《千人》是一部需要用到七名獨唱、一個童聲合唱團、兩個大型合唱團與編制龐大交響樂團的作品,所以有「千人」的標題。依照 馬勒自己的說法,他要創造出一種「星球與太陽運行」的狀態。他在信中告訴孟根堡:「這是我作品中最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