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經選讀:楞嚴經 - 佛陀教育基金會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帝譯 楞嚴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。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。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皆是無漏大阿羅漢。佛子住持善超諸有。能於國土成就威儀。
佛經選讀:楞伽經 - 佛陀教育基金會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。種種寶華以為 莊嚴。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俱。從彼種種異佛剎來。是諸菩薩摩訶薩。
八識規矩頌講記 - 般若文海繁體站 八識規矩頌講記 于凌波居士 講述 第一講 解釋頌題 第二講 唯識大意 第三講 八識心王 第四講 六位心所 第五講 種子、四分 第六講 九緣生識 第七講 三境、三量 第八講 修行五位 第九講 前五識頌 第十講 第六識頌
善解[圓覺經]筆記(uuu.to/bebuda) - ★你卡荔枝了沒?(lenyan.idv.tw) (4)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:迷惑,不曉得時刻(真理)?所以去鐘錶行(道場、佛教台)一看--牆上一堆鐘(法師、老修...),有的說是兩點、有的說是三點、有的說是五點.....每個都是機械運作正常的時鐘,但多數卻是「用對的方法,做錯的事」,究竟該信 ...
楞伽經義記(卷第一) - 般若文海繁體站 楞伽經義記 (卷第一) 太虛大師講述 十四年夏在寧波天童寺講 釋題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釋題 一 釋經題 甲 出題名 1 別題 (一) 出今本 今所講之四卷本,為藏中現存三譯之最古者,乃六朝時劉宋元嘉年間,有天竺三藏法師名求那跋陀羅,此 ...
第十六章 緣起性空 - 美國佛教會電腦資訊庫功德會 - EBS 第十六章 緣起性空 第十六章的緣起性空,講到非常重要的十二緣起,如果大家能夠好好去體會、消化,後面的緣起甚深,我 們才能夠談。因為要體會到緣起,再體會到緣起甚深之後,再體會到涅槃、空、無為,那是甚深極甚深!
新康濟堂--雨花二集 性之培養 性是有生俱來,含藏不動。但從念生風,由慾起浪。所以靜時如處子,動時如脫兔。一靜一動轉瞬間事,此性之所以宜常培養也。 動性可生爆炸,一發不可收拾。故性雖善,還雖好自培養,始算養生之道。
阿彌陀經要解導讀 - 明倫月刊資訊網 案:民國八十五年寒假,台中蓮社大專佛學講座,有「阿彌陀經要解導讀」課程,由吳思飛居士講授。課程內容分修學津梁、天台教理、及要解大旨三部分。其中修學津梁可以確立學佛原則,天台教理則能樹立佛法綱宗,若握住要解大旨,便能堅固淨土信 ...
新康濟堂--雨花四集 了生死 (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中陰身 臨終三要) 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了生死者,就是了了分明生從何來?了了分明死從何去? 生從何來?生從慾來。人乃慾身所成,故有所謂「無慾不成俗」之說。
隨緣不攀緣 - 放鬆心情釋開懷 - udn部落格 2009/9/15(二)晨: 隨緣不攀緣,惡緣轉善緣, 逆緣增上緣,圓緣更惜緣。 當釋迦牟尼佛找到佛性時,祂看這個世間已不再是生生滅滅了,而是「緣起緣滅」。一般人所看到的是世間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