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網路報: 50金管日記(六) 2006年3月18日 - 曾任聯合報駐馬尼拉記者、自由時報副總編輯、中國鏡報台北副總編輯、大成報撰述委員、自立早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、中央日報特約資深核稿、政大新聞系兼任副教授、台大三研所兼任講師、清大通識中心兼任講師、輔大影傳系系主任,輔大進修部大傳 ... 也被整個照相製版印出。非常精采,本書由台北市內湖的秀威資訊科技公司出版(電話:2657.9211),定價每套1100元,想多知道聯合報內情者,不妨與出版社聯絡看看。 孫越大力推薦兩本最感人的心靈鉅著旅美名作家李宗掖博士力作
张充仁传(第一章)_znq11_新浪博客 2010年12月10日 - 其父亲张朴良在八仙桥药店坐堂行医,闻得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的好名声,就把已20岁出头而无心学医的儿子托付给工艺院的格林梅尔神父,希望儿子能在此学到些好技艺,日后好自立生活。 格林梅尔神父为人 ..... 你喜欢学照相制版术吗?” 学照相制版术?!张充仁感到茫然,这与画画有什么关联? 安相公告诉他:“你想学照相术,明天就到我那儿来。在那儿,你也可以学画图,每天早上我教你一个小时。” 听说学照相术的同时还能学绘画,张充仁连忙一口答应了。 安相公高兴地点着头说:“ ...
狄平子和他的藏画(转载)_绛芸轩_新浪博客 2012年3月11日 - 戊戌变法时与唐才常、谭嗣同相往还。1900年参与唐才常发起的正气会,后易名自立会,对外则称东文译社,组织自立军,策划在长江沿岸各省起事,事败后遁走日本。1904年回上海,创办《时报》,并开设有正书局,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报人、出版家。受家学的影响,雅好诗词书画,并富有收藏。1929年,曾将家藏名作与清宫旧藏等刊印为《中国名画集》数十册,照相制版,印刷精良,黑白之外,并有彩版,其彩色图版既有彩印的,也有手工添色的。以现代印刷技术为手段,集中地传播中国历代 ...
北投埔林炳炎» 懷念張炎憲老師 2014年10月7日 - 社運場就這「公民投票促進會」的遊行活動場,是我記憶最清楚的事,那天有一篇文章刊登在自立晚報。 本文發表於 2014-10-07 at 1:42 ... 至今,那本為了照相製版而被拆散的書頁我一直沒還給您。 而您也許早已察覺,但從來沒質問過 ...
版畫教育推廣!歡迎多認識版畫~: 版畫名詞解釋 2013年1月17日 - 平版印刷方式之一,是最早的一種玻璃攝影製版法,屬精密照相製版,版面都是平的,它是經過機械照相製版的過程(經感光劑與網片的曝光而成),從一層堅硬的感光膠膜之收歛作用及版面的吸水作用而構成版面,印刷時藉著墨膜的 ...
一本饶有兴趣的民国时期的地理教材_sutagongzuoshi_新浪 ... 2011年1月24日 - 这些插图除了示意图外,大部分是铜版雕刻的风景图,虽然没有照相制版那样逼真,但十分精致。 ... 他想象的中华民国,也许是会在经历一阵的动荡之后,会逐渐稳定下来,从此走上民族自立不再受列强干预的国富民强的康庄大道。
老烟台 新烟台 叶夫 摄_叶夫_新浪博客 2011年3月15日 - 我想,当年这里的建筑,就是这样分散自立,四周是草坪花坛,只是在后来的岁月里,被越来越多的房屋将空间所填满,终于成为市区的一部分。烟台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不像青岛那样潮气袭人,上个世纪初年,美国的 ... 烟台日报社曾是我工作十多年的单位,记的,刚参加工作时,报社的排版、印刷、照相制版等车间还都是在这些老式的木结构的房子里,据说,是当时一位资本家的宅院,前后共有三进院落。那时候,报社的全体人员都算上,也不到一百人,印报使用的坐式照相机还是小 ...
鄞县鲍家、郁家与初创时的商务印书馆-谢振声_earshell_bao_ ... 2015年1月6日 - 1896年4月15日,夏瑞芳、高凤池、鲍咸恩、鲍咸昌四个青年人在上海三洋泾桥旁的一家小茶馆楼上聚首商议,觉得与其寄人篱下,不若自立门户,经过筹算,认为办一个印书房,做点印刷生意,只要每月有六七百元(指银元,下同)营业,就已足敷开支。 ... 郁厚坤曾任印刷所材料部负责人,1907年商务派郁厚坤赴日本学习照相制版和用珂珀罗版印书。1920年,商务派郁厚坤之弟郁厚培赴欧洲考察,郁厚培于1904年进商务印刷所工作,是一位杰出的印刷人才,后来担任过印刷所副所长、 ...
小记者文集1 - 子云学堂隋老师的日志- 网易博客 2010年1月30日 - 潘娜威同学的双手先天性残疾,但她却比常人高出一头:曾荣获全国自强自立好少年、绿色之星、环保小卫士,市十佳少年、电台“环境之声”特邀小记者等荣誉称号。她向同学们讲述了她学习、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,以及她积极回收旧 ...
晏阳初: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奠基人_期刊编辑_ ... 2008年6月3日 - 随着识字华工文化程度的提高,晏阳初创办了《华工周报》,当时在巴黎找不到汉字印刷设备,只得自己编排,用照相制版印刷,报纸很受华工欢迎。数月后晏阳初收到了一位华工写的信。这位华工为了表示对晏阳初的感激,决定捐出他 ...